2022年跨境风口,中国光伏储能产业走向世界

郑和出海 2022-11-08 行业新闻 700 0
A⁺AA⁻

截至2022年3月底,全球累计光伏装机总量已跨越1太瓦大关,光伏正式进入太瓦级“T”时代。作为光伏出口大国,我国光伏占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利用,退役和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话题日益引发关注,也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机遇。如今,这一新兴产业已然处于爆发前夕。

此前,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中不值一提,在2001年,我国光伏产业界才第一次知道光伏发电技术。到200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只有200MW左右,只占全球1.8GW产量的11%,而日本占了全球40%,欧洲占全球大约45%。

因为在产业发展初期,中国光伏的原材料基本全都依赖进口,只有电池片组件环节属于“中国制造”,而产品销路市场又严重依赖出口,处于“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2011年之后的几年间,“双反”贸易制裁直指中国光伏企业,导致我国大批企业破产,中国光伏迎来严重的“冰冻寒潮”。

但是,在艰难面前中国光伏产业并没有止步不前,反而痛定思痛、改变思路,开始了艰难的转型。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光伏企业经过不断研究摸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技术,已经彻底的打垮了国外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巨头们,成为了全球市场中不容小觑的竞争者。

数据显示,在规模上我国光伏产业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主要产品产量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并持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中国产品在2017年的全球产量占比中:多晶硅占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光伏应用市场占47%,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

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53.06GW,占全国电源新增发电的装机39%,连续5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全球第一;累计装机130.25GW,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占全球光伏总装机量的32.4%。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是未来绿色环保的新型能源的代表,也更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的德国家庭用电量大且贵,也经常供电不足,因此许多家庭选择安装太阳能光伏,以此来满足日常所需,既节能又实惠。

国外的大需求产生,也让中国光伏储能产业走向世界,许多企业风气云涌,产能急剧扩张,也随着国家的补贴政策,中国光伏产业越深入世界每一寸土地,不论是家庭还是户外,亦或者建筑娱乐等产业,中国光伏遍地开花。

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未来能源体系中的新玩家,必将是能够将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能源物联网深度融合的企业,在郑和出海的版图中,就光伏储能这一产业链里,郑和出海规划拥有自己工厂和研发基地,打通能源发电、储能、配网、用能端,让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以及能源设备,在互动、共享的智慧能源网络里相互连接,为用户提供各类智慧、高效的能源服务,以及高品质、高效率储能产品。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能源变革的大趋势下,光伏等新能源必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以郑和出海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光伏企业,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91d8cb5cff5bf645e62a49608ce37005.jpeg

发布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小程序商城

微信小程序商城

0755-2373—9360
微信小程序商城

微信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