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海”成为今天的一个风口热词时,出海老兵们或许会在一旁无奈地笑道“你们还是太年轻了”。
早在二十年前,中国企业就在出海。海尔和 TCL 走进老外家里时,如今大热的新消费出海品牌们还未在襁褓中。但可惜的是,那时的中国企业有实力却没信心,不敢与国际品牌做正面竞争,只是默默卖货,而不是做品牌。
直到 2012 年前后,亚马逊开放中国招商。在多年“made in china”的制造业体系和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加持下,新一代有技术、有创新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出国门,开启“大航海时代”。
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开始强调“全球化战略”。几天前,名创优品在法国里昂开出了海外第 2000 家门店,门店布局全球 105 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出海的品牌有三类:
第一类是借助分销商出海的传统品牌。比如,李锦记、洽洽瓜子,属于是中国人走到哪里就卖到哪里,借助全球的华人超市、亚洲超市、本地连锁超市进口商品专区做售卖。这类品牌历史悠久,不太需要做品牌方面的工作,依托于线下渠道商就可以出海。
第二类是借助平台出海的品牌。即在亚马逊、Lazada 等平台上卖货的各个品牌,它们大多是之前给大厂做代工或者有 OEM 渠道的品牌,产品本身不具备差异化,当然也就不存在品牌资产,更多是为了打价格差赚钱。当然,这部分品牌最终也可能被大渠道商收购,比如沃尔玛直接从工厂进货,将其变成沃尔玛自有品牌产品。不过随着平台监管越来越严格,这类品牌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原先的价格优势将逐步被东南亚地区的制造企业替代。
第三类是自建独立站或者做 DTC 的品牌。比如,安克创新、小米、追觅等智能家电品牌。这类品牌有技术优势,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只需一些普通的引流投放就可以把独立站的销量做高。之后又可以借助独立站的这批已积累的用户,开展品牌方面的工作,沉淀品牌资产,拓展渠道,放大销量。
未来,上述第二类不具备差异化、不存在品牌资产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第一类传统品牌会逐渐迁移到线上平台做大渗透,但品牌出海的最终形态还是会变为第三类泛 DTC 品牌。
郑和出海全球社媒运营服务:
传统外贸供应商想做品牌,想往电商品牌转型?
想进军Tiktok 红利坐上飞猪?
先让品牌拓展市场,实现转型?
郑和出海为各大企业商家用户,提供不同的定制化服务,给各种类型企业包装升级,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投放合适的营销渠道,将IP和品牌共同快速扩张,帮助品牌权重晋升,打造最强品牌出海。
眼下,北美下沉市场是一片蓝海,东南亚眼下困难比潜力大。以拼多多为例,它的目的很明确——将商家打造成供应链模式,锚定低价市场。只不过企业来到这个平台上,就要放弃打造品牌的梦了,因为企业在平台上没有定价权,只能打低价,低价做不出品牌。
中东是被忽略的市场。该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多以对外采购为主,但消费者富裕,消费能力强。如果是专注于高端用户的产品,很适合在进入该地区,例如,数码产品、金子钻石类首饰和服饰。虽然中东信仰穆斯林教派,但是目前中东的主要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大多有西方留学经历,思想比较开放,并逐渐的西化,教派在年轻一代中没有太大影响。
且从人口、经济增长来看,东南亚是目前除了中国以外最好的地方。不仅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稳定,而且在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东南亚经济甚至在逆势增长,好几个国家都有不错的增长前景。
品牌出海仍是持续发展的一风口之一,想要在此分一杯羹,企业需要把眼光放至未来 5-10 年,放长远一点,根据各个国家的风俗习俗、法律法规去规定去制定出海计划,才能让品牌出海之路走得又稳又长久。
发布评论
发表评论: